楞严经讲解118:阿难以为不必自己修了,如来会赐给我三昧,却不知身心本不相代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楞严经 十番显见-12 (建议在wifi下观看)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x0534kzc68i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讲座视频:
楞严经 十番显见 12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意根就是第七意识,第七意识对内,缘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;对外,为前六识的依靠,所以,第七意识就像通内、外一个桥梁。并加上价值判断及个人好恶、爱憎、取舍等。意思就是:我们看到的只是影像;而凡夫不知道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影像,不实在的影像,我们却为它爱、却为它恨、却为它起伏,一直到死亡。所以第六意识之生起,为依前五识、缘前五识,而与前五识俱起,故称为[五俱意识]。但第六意识之生起时间虽比前五识晚约一刹那,而事实上,以凡夫之智实无法觉察其时序之差别,两者几乎是同时生起,故又名为[同时意识]。又在第六意识生起前,前五识虽能对外尘有所觉知,但对于彼我关系、内外、好丑、是非、高下等相,皆不作如是判别,这些相皆须由第六意识来判别,方能明白,故第六意识又称为[明了意识]。这是意识在日常生活、正常的状况下的情形。
其次,在某些特殊或特定状况下,第六意识的运作方式又不一样了,在这些状况下,第六意识可以不用依前五识、或缘前五识而起,它可以独立作业,单独而起,而不与前五识俱,故称为[独头意识]:一、散位独头意识——又称独散意识,如人作白日梦、或发呆时,此时独头意识系缘自心现所造境,或缘过去记忆之影像,而分别取著,想入非非;此时虽不缘现行前五识,但也能见色、闻声,乃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俱全。为什么?譬如说:你去听音乐会,或者是听民歌,去听歌星唱歌;这歌星唱歌以后,好!你回来了,坐在公车或者捷运上面,没有人对你唱歌啊,可是,他这个歌声,在你的意识里面自己唱,自己唱歌。就像我们拜三千佛一样。以前带领拜三千佛的时候,有一个居士说:喔!慧律法师!您知道吗?拜三千佛回去,时时刻刻都是三千佛的声音,南无……,每次都这样;至心归命礼……。她说这个没办法停止,因为三千佛唱得庄严、好听!你看,没有在拜三千佛,她内心里面也就一直哼……,哼到她先生说:疯子!说她有病;我老婆去拜那个三千佛回来,连炒菜都:至心归命礼……就好像在打鼓一样的,这个独头意识很强的!当然,此时所见之色,所闻之声,都不是现前所有,也就是说,他此时所见、所闻等事,在外在现实环境中,并没有这些事物于现前发生或存在。就像刚刚师父比喻的,听音乐会以后,坐在公车或者捷运上,脑筋里面自己现色声香味触法。故都不是他人所能共见、共闻者,而唯有此人本身能见、能闻,因为那些色声等尘,全都是此人独头意识所造境,或缘过去记忆之影像。这便是散位独头意识的作用。
二、梦中独头,这个大家都有经验,每一个人都做过梦——即人于睡梦时,因前五识暂不起现行,于是独头意识便独自造境,自造境后再自攀缘此等境而生分别,或亦缘取过去记忆之影像而生分别等。所以,白天身口意造什么业,晚上有时候就会影现出来,日有所思,夜就有所梦。
三、狂乱独头——即人于失心、错乱、疯狂时,独头意识虽于醒时,亦能依自想象而造出种种尘境,然后再去缘、取、分别此等自所造境,这是狂乱独头。所以,一个人狂乱独头的时候,他就会一直怀疑别人、一直误会别人、一直扭曲别人,别人没有这个意思,二个人在讲话的时候,他就说:嗯!他们二个人一定在讲我的坏话!那个人如果到你家门口探望一下,你就说:嗯!这个可能要偷我家的东西!因为自己生病自己不知道。所以,这个狂乱独头意识,大部分都是服用药物,或者是有遗传,遗传也会,服用药物也会,还有业障现前也会。
四、定中独头——即修行禅定之人,于其定中,其前五识虽不缘现前五尘境,但其独头意识即依于净心之观想而造境,并缘取其所现之五尘境,再加以分别、觉知。如定中所见种种胜相、瑞相、佛菩萨相、乃至净土相等,皆是定中独头意识之作用。这就是为什么修行无上禅者,即须离一切见闻觉知,即使是定中所见、所闻之一切,全不得执着,因为在定中所有的见闻觉知,即使是清净胜瑞之相,也仍是自心定中独头之作用。故《楞伽经》说需[觉自心现量、离心意意识]。这个要:心、意、[心]就是指第八识;[意]就是指第七意识;[意识]是指第六意识。所以,离心、意、意识,这个就是指第八意识、第七意识、第六意识。故《金刚经》云:[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。]可见这个离相有多难!
了解[独头意识]的内涵之后,再来看这段经文,就应会比较明白;经云:[纵灭一切见、闻、觉、知,内守幽闲,犹为法尘分别影事。]此义为:即使你在静坐时、于禅寂中,虽然你能把前六识的现行作用,如见、闻、觉、知等都止息了,而心中只有一片幽闲安静之相,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寂静之相就是你的[清净心]。那只是暂时静一下,或清净的本性之相——换句话说,这不是你的真心之相,仍然只是你的定中独头意识分别心中寂静的法尘的尘影之事。只是环境比较静一点,是故莫认妄为真,千万不要认妄心为真心!附带提及,近世有人教人坐禅时说要[观静],须知这是不正确的,因为如前所说,[静]也是一种尘,名为静尘。这是对动来讲的,动是尘,静当然也是尘;如果是开大般若智慧,动是如,静还是如啊,那是心的问题,不是静的问题。习禅者所应观者不是[尘境],而是观[自心];若是观尘,即随尘而劳动,逐尘生灭,反成尘劳。
再说,依此段经文而言,即使得定后,以定中独头去取心中寂静的法尘来分别,都是错用心了。更何况还没得定,而去观静,只不过是倾耳听取外界寂静之相而已。只是耳朵听到没有声音而已,我们听到车水马龙,到山上去,没有声音,一片寂静,就听到寂静,寂静也是一种尘啊!讲来讲去就是明心见性是最重要的了,明心见性以后,管你是动是静,如是则离自心与正道更远:因为此种习禅,虽名为习禅,实是[往外驰逐],以往外驰逐,故其心是向外奔逸的,故与禅法实相违背。是故佛道甚深甚难,差之毫厘、谬以千里。也因此之故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亦开示云:汝等慎勿[观静],及[空其心]。此心本净,无可取舍。这讲得多好啊!
又,[内守幽闲]其实就是一般[凡夫禅]及[外道禅]的境界,因为凡夫、外道不了真心,故只能依于六识妄心,乃至虽有心离于愦闹,息心取静,但仍看不透自心独头意识的作用,而以为自己已修到了[清净心],其实仍在六识妄心的范畴内。因此时下有些人提倡工作之余,静下来,享受片刻的放松与寂静,乃至前述的[观静],都是属[凡夫禅]所摄。至于坐到一片寂静,而觉[与万化冥合],则是独头意识遍缘内外寂静之相的[外道禅],是故禅者于此须万般留意,一不小心,即落入凡夫、外道境界!
复次,此段经文十分重要,除了上面教我们如何判别凡夫禅、外道禅的[内守幽闲]之境界外,又教我们如何分辨[真心]与[妄心]最基本的条件:妄心是依前尘而起灭的;而真心的了了分明之性,则是常住不变,不依尘而有无。所以经文说:[若离前尘有分别性,即汝真心]。所以,我们的真心也是有分别的,能作分别,但是不着分别,虽分别,不作分别想;虽分别,绝不取相。佛如果不能分别,没有分别的能力,怎么有智慧抉择呢?所以,这个分别性就是智慧性,佛的分别,是从般若智慧起智慧的抉择分别,虽分别,不作分别想,虽说分别,其实是真如性,意思:真如、真心本身就有分别,有能力分别,但不是凡夫的执着、分别。
据此而言,欲亲见此离尘而有分别性的真心,还须得先离于六尘虚妄之境,方能[微细揣摩]并深心直接体取。又,判别心之真妄,是一切修行的总根本,是故我们须对此节经文细加玩味、体察,且应用于日常及禅坐中自心之观察,方是活的佛法。所以,禅是活的,不是死的。什么是禅?入万人之中,如入无人之境。什么是禅?于刹那中即见永恒,就是禅。刹那等同永恒,每一个刹那统统是永恒,没有刹那,也没有永恒,刹那方便说,永恒方便说,不存在刹那,也不存在永恒,只是如实知、如实见、如实无所住、如实无所着,如如不动。无所谓过去、无所谓未来、无所谓现、无所谓当下、无所谓刹那、也无所谓永恒,刹那、永恒统统方便说,慢慢地体会。
经文,[即时阿难与诸大众,默然自失。] 诠论:[默然],是因为妄心被破,无言可对,不敢再辩解,故默然。然而,妄心虽破,真心仍未悟,无依无靠,所以叫做[自失]。往前,悟不了真心;往后的依靠,佛陀说:那是妄,不可依。真还没有开发,妄又不可依,所以,即时阿难与诸大众,默然自失,顿失所依,平常所依靠的,那个能推论的、能思想的,佛陀说竟然不是我们的心!这个就是没有悟,就觉得很落寞了,不晓得怎么办?进不去,下不来,卡在中间。
经文,[佛告阿难:世间一切诸修学人,现前虽成九次第定,不得漏尽成阿罗汉,皆由执此生死妄想,误为真实。是故汝今虽得多闻,不成圣果。] 注释:[九次第定]:三乘凡圣共修之禅定分为三大阶次(见表):一、四禅,二定,三、第九次第定。第一、四禅——①“离生喜乐地”得初禅;②“定生喜乐地”得二禅;③“离喜妙乐地”得三禅;④“舍念清净地”得四禅。这我们在《十四讲表》都解释过了。第二、四定——①空无边处定;②识无边处定;③无所有处定;④非想非非想处定。第三、第九次第定。因为前两种合称为四禅八定,且其中诸定都是由低而高、次第而入,故修到四禅八定后,便可进一步修第九个次第之定。
又,四禅八定为凡夫定,甚至印度某些外道亦修此定,故其果报还是在三界之内,无法灭烦恼。而第九次第定则是小乘圣位所修,以其能以定力伏灭[受想]二蕴。诸位!伏灭这个[受想]就很难了,苦受、乐受、忧受、喜受、舍受,舍就是不苦不乐、不忧不喜。苦、乐、忧、喜、舍,这五个受统统要放下。一般人觉得世间是苦,他就会掉眼泪,他觉得他的命不好,他就开始牢骚、抱怨了。碰到了喜受就忘我了,轻飘飘了!你可以看看那个世界的赞美大会,他从第三名、第二名开始宣布,看到要宣布第一名的时候:MissArgentina,阿根廷!阿根廷小姐她就感动,因为他要宣布以前,大家都不知道谁是第一名,就感动喔、掉眼泪,然后手就……(法师做飞吻动作)很感动,就开始掉……,高兴到哭!如果在座诸位!以你们现在的心境,你们这些漂亮的小姐,去参加世界小姐选美,得到第一名的时候:台湾,MissTaiwan ,刚好你得到第一名了,你也会像木头一样没感觉。为什么?你会想到:难道我不会老吗?难道我不会死、不会臭、不会生虫?不会只剩下一堆骨头吗?因为你真的有智慧,就会一直推论……,的确如此,所讲的每一句,句句都是真实。所以,你就不会迷着、执迷在现在所有的成就和错觉。所有的感觉都是错觉,不足取,那也没有什么。
用英文那一句就一直参,你得到了世界选美大会第一名,然后,接下去你就问:And so what?又如何呢?接下来呢?不会老吗?不会病吗?不会死吗?不会生病吗?不会长虫吗?死了以后不必火化吗?说:哎呀!你们佛教真没趣,才讲到一股浪漫的选美气氛的时候,就全部都被你们浇熄了!唉!跟你们这些佛弟子讲话真没趣,每次都讲到不净观、白骨观。所以,全世界只有佛陀讲真话,全世界的人都讲假话。全世界的人都讲骗你的话,只有世尊讲的统统是真话;可是,真话大家都不要听,大家要听的:小姐,你好漂亮喔!怎么个漂亮法呢?小姐,你好漂亮喔!她就喜欢听这个。你若说:小姐!你剩下一堆骨头喔!她会说:你去死啦!你找死啦!对不对?她那种感觉就不一样了。所以,他讲真相,人家不要听;讲假相,大家都要,这个就是世间了。
要伏灭受、想二蕴,故又称为[灭受想定]。放下种种的感受,放下种种的妄想,心就定。若受想灭,则行蕴亦息,行蕴就是三业造作,叫做生灭无常,身、口、意生灭无常的造作,叫作行蕴,亦息。因为色、受、想都歇了,故亦称灭尽定。若得灭尽定,便得断烦恼,[我生已尽、梵行已立、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]。我生已尽:我今生今世已经办完了,断烦恼了。梵行已立:包括男女、欲望,包括妄想,男女的,影现出来的,那个头脑里面动念,都没有了。梵行已立就是清净,男女完全清净,包括内心的那个微细的欲、念头,统统没有!所作已办:该做的已经结束了,身口意清净。不受后有:就不再轮回了,诸位!这是何等的境界啊!而证阿罗汉,得入涅槃。还有我们有一个净土法门,好好念佛,一样可以了生死。
然而,虽称为“灭尽定”,其实并不灭尽。为什么呢?因为最微细的生灭心还在,以八识还在。什么八识呢?以八识最微细的生灭心,中间加这几个字,你才看得懂,以八识[微细之生灭心]还在。都灭尽,八识亦灭,连微细的八识都没有了,谁入涅槃,没有涅槃可入了?生死涅槃就等同空华了,就是因为八识的微细还存在,才叫做有入涅槃。然二乘人以不发度生大愿,故如来慈悲,教令入化城止息。化城就是只是方便的,你证阿罗汉果,还没有究竟菩提,还要继续前进,暂时给你休息一下。化城就是方便,到达一定的水平了,但是,不究竟,化城就是方便而已。
又,虽得第九次第定,但不断烦恼,只是压伏六识,令不现行。所以,在座诸位!如果你不攀缘外境、不攀缘色声香味触法,不代表你内心里面就有办法定,如果你没有开般若智慧,内心的微细的冲力还是很大,修行是点滴功夫,在这里可以看得出来。你也不贪财色名食睡,也不贪着色声香味触法。但是,问题来了,你内心里面那种微细、强烈的动力,烦恼都一直存在。因此师父为什么劝你,你要执持佛号?接下来,我们讲堂可要打佛七啦,这个可是大好的机会!为什么要劝你要修学净土法门?这是最稳当的道路,开大般若智慧,烦恼减少了、欲望减少了,正好修净土法门,万缘放下,一念提起,单提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不是更好吗?所以,研讨《楞严》,只有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,帮助你了生死。此第九定即称为[无心定],此为凡夫定,以不断烦恼,故不能证圣果,入涅槃。
[阿罗汉]:有应供、杀贼、无生三义,详如前释。二乘之阿罗汉之无生,为烦恼不再生起。我们讲:众生,众生,就是烦恼一直生,叫做众生。以及不再来三界受生之义,然此非诸佛所证一切法毕竟不生不灭之[无生]。所以如来十号中亦有阿罗诃(就是应供)。我们诵八十八佛,都一定会念到佛的十种名号。此是真不生,为如来境界;而阿罗汉之不生为化城之权不生。[权]就是方便说而已,以其智、愿皆不堪远行,故令止化城暂息;化城者,黄蘖大师所谓的[为止小儿啼者是也]。小孩子哭了,暂时拿一样东西:不哭,不哭了!他就不哭了。
“生死妄想”:生死有两种:一、分段生死,为一切凡夫众生所受一期一期之生死果报,以其分段而受,故称分段生死。这个很苦的,苦不堪言的!这一辈子做人已经很苦了,下辈子再来转世投胎,又更苦!二、变易生死,为菩萨及二乘所受者,以八识中仍有微细之生灭变异,《楞伽经》所说之[流注生灭]。这个流注生灭就像瀑布一样,以经典比喻,流注就是很深层的微细。[流注]就是微细的意思,故称为变易生死。唯有诸佛如来究竟断一切生死,证不生不灭、二死永亡。二死就是:分段生死、变易生死。诸位!分段实是生死;变易只是境界的转变而已。诸位!切记这一句话,分段生死的确是六道轮回一直转;变易生死是菩萨境界上一直转变,其实每一种转变方便说叫做生死,其实没有。
义贯:[佛告阿难:世间一切]凡、外、权、小[诸修学]之[人,现前虽成]就了第[九次第定],而仍[不得]诸[漏]灭[尽]而[成阿罗汉]道的原因,[皆由]计[执此生死妄想]之第六识心,而[误]以[为]是[真实]之常住真心。[是故汝今虽得多闻],亦因不能判别真妄,未见自己常住真心,以为本修因,故仍[不]能[成]就[圣果]。所以,诸位,修行下手处一定要对,就是用真心,记得!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。
诠论:因正则果正,如是因、如是果。若不得本性为本修因,则尽管再怎么努力习禅,修到能得非想非非想定,乃至于第九次第定,也只落于无心定,仍居凡位,而与圣道菩提无缘。因此可知此本修因之重要及可贵难得,故称为[如来密因],或[本起因地]。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,《圆觉经》讲的。所以,你的下手处如果不对,就完了!
今生今世修行也是一样,你跟错了师父,也很麻烦,跟了十年,二十年,要转回来,诸位!转不回来,那种牢不可破的思想已经捆住你了!连亲近善知识也是要很智慧的抉择,这个当然要靠福报、福德因缘。如果没有福德、没有因缘,就碰不到正法、正确的善知识。当然,你今生今世如果努力地推广正法、努力地拥护正法,假设说你没了生死,下辈子你要走入邪道、外道,也很难!因为你种的都是正法的因,你拥护的都是正法,下辈子你本来要走偏路了,冥冥当中,就会有人把你拉进正法的道场,这个就是你下的因够强,就会影响到下辈子。护持正法,是所有出家、在家的责任,你今天听闻正法、推广正法,受益的是你自己。下辈子你碰到了外道,无论你怎么碰,其他的外道不正确的思想,很奇怪,自自然然,就有人把你引进到正法的道场,因为你那个正法的因太强了。我们教授讲的:自自然然,下的因强,果就强。所以,在这个地方,诸位所下的正法的因,叫做功不唐捐。好!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。回向(略)(未完)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
翻开《楞严经》讲义,162页,[壬二 显示所遗真性令见如来藏体(分二)] 前面是破妄,破妄识无处,破妄识无体,破妄识非心。整部《楞严经》的重点,它就是要我们舍识用根,舍掉意识心,用我们的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,前面既然破妄,现在这个时候,最重要就是要显真,把我们的真心、真性、如来藏性显现出来。[癸初阿难舍妄求真] 什么是妄心?什么是真心?妄心我们要舍;真心,我们要求。当然,这是站在阿难的角度;如果站在究竟义的角度,妄真本一如,没有所谓的妄,没有所谓的真,妄心是因为真心而立的;真心也因为有妄心而立的,对大悟的人来讲,妄跟真统统要放,叫做绝对。所以,讲舍妄求真,是站在阿难求菩提道的次第,喔!有妄可舍,有真可求。到了悟道了,进入了寂灭涅槃海的时候,妄、真不可得,妄是如,真亦是如。
[二如来极显真体(癸初分二)] [子初悲感痛悔] [二表迷求示今初悲感痛悔] 如来显示我们这个真心之体。[阿难闻已,重复悲泪!五体投地长跪合掌,而白佛言:自我从佛,发心出家。恃佛威神,常自思惟,无劳我修,将谓如来,惠我三昧,不知身心本不相代,失我本心,身虽出家,心不入道;譬如穷子,舍父逃逝]。这一段对一个修行人来讲,是特别的重要,中间那一句,说:常常自己思惟,无劳我修,不必我修了,将谓如来,佛陀惠我三昧,如来会赐给我们三昧。阿难这里发出重要的感慨,也给我们修净土的人,特别的注意这一句话,说:不知身心本不相代,这一句话特别的重要就是说: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、修净土法门的人,一定要记住,佛陀的确有增上缘,要接引我们往生净土。但是,我们念念都应当提升正念才对,不是说我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,这样念一念,内心里面的贪瞋痴不管它,这个是不对的。因此我们要了解,修净土法门的人,一定要注意,佛陀的思想是什么:若一日乃至七日,后面那个[一心不乱],如果你没有三昧的功夫,要进入一心不乱是非常困难的!因此我们要先靠自己,而后靠佛陀的加被,这样才对的。并不是说,我现在只有念佛、拜佛,我内心里面的无明烦恼,统统不去理它、不去管它,任自己的习气一直发挥,就说:我在修行!这样的角度是不对的。因此我们要念念提升自己的正念,求佛加被,这样了生死就更有把握。为什么呢?因为身心本不相代啊!譬如说:你靠某某上师加持、某某师父给你加持,不错,给我们增上缘;可是,我们的亲因缘呢?亲因缘就是我们的心性,怎么办呢?因此我们要开佛的智慧,入佛的知见,念念提升我们自己,这样才对的。
上文[阿难执妄为真],[妄]就是妄心。阿难执着这个妄心,把它误认为就是真心。[如来极破而令舍],佛陀就破妄识无处、非心、无体,要叫他放下,要舍掉。[此下阿难悟妄求真],了解说:我们现在所用的都是意识心、妄心,现在要求这个真心了。[如来极显而令用],如来极显,如来显现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是不生不灭,而它有大作用,说:一念无生,见闻觉知,即体即用,体即真如,用即般若,体用一如,这个就是佛所说的,念念归入萨婆若海,究竟菩提。[真原本有],我们这颗真心,本来就存在。[近具根中],[近]就是说: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哪儿呢?就是我们的六根当中,也就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。[远该万法],[该]就是包罗。近来讲:就在我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只要你能够发现它,不生不灭的心性就在根中。远呢?包括无量的世界,也不离我们的不生不灭的这个根性。[无奈迷之已久],我们迷惑了太久了。[非遗似遗],我们这一颗真心、如来藏性,并没有遗失;但是,我们用不会用,就等于失去一样。[若不方便显之,则终不能见],如果不用种种方便,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显露不出来,众生也不知道,喔!原来我们自己就是佛。
[此即二根本中真本],前面讲:一个是妄心,一个是真心;在这儿是说真本,真本就是我们的真心。所以,要破妄、要显真,悟妄要求真。[前妄本既破,今真本当显,即显平日所遗之真性],平常我们遗了这个真性,现在要显露出来了。所以,修学佛道就是:佛性因修而显。因为我们修行,所以,显露了我们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。所以,断习气,方便名叫做修,虽然我们本性具足,但是,如果不修、不加功用行,显露不出来。[始自眼根显出],从这个眼根,当你见到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的时候,包括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统统是如来藏性。所以,我们就了解了:喔!五阴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;六入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;十二处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;十八界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。万法唯是真如,唯是一心,万法唯心现量。所以,大悟之人,智如涌泉,出生无尽,纵贯三际,横遍十方,出入无碍,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,修行,你到底是用真心来修行?还是用妄心来修行?六祖讲的:悟则刹那间,迷则尘点劫,悟了,就在当下;不悟,尘点劫都在迷。始自眼根显出,从眼根显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。同时再继续扩大。
[复为融会四科七大],[四科]就是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。[七大]: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见、识。[同归如来藏体],所以,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,就是这个道理,全部都是如来藏的体性。[阿难因闻],阿难因为听到,[入灭受想定],入灭受想定,这个就相当的功夫了,阿罗汉的境界了。[心尚非真],还不是究竟的菩提,还不是我们的真心,还是意识心,只是比一般还定,但却不是我们的真心。[则寻常所用之攀缘识心],[攀缘],它的重点就是能所不断,能缘的心,所缘的境,一直没有停止。我们从出生一直到长大,一直到读书——小学、实践、高中、大学、研究所、博士,都是用这个攀缘的意识心,所以,后天的学习的东西总是不堪,不堪什么?不堪断烦恼,不堪了生死。所以,修行无关于语言、无关于文字、也无关于学历,因为那个都是意识心。那么,我们现在懂得这个佛法,就要用真心修行。所以,则寻常所用的攀缘识心,[自不待言矣。所以重复悲泪礼佛,追述痛悔。凡人悟之深者,心必有悲]。[凡人]就是一般人。一般人体悟得很深,就会很感动,心必有悲,或悟妄而悲久苦。有的修到:万法都是虚妄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我们到底为何而苦呢?就是不知道缘起缘灭都是生灭无常的假相。所以,当他悟到了虚妄的假相是不可得,他就感叹了:众生悲哀!我们长久以来受这个苦,是多余的。[或悟真而悲久失],或者是体悟到真心,而伤心感叹,说:我们迷失了太久了,就象失去了我们的珍宝。我们的心性就像最宝贵的摩尼宝珠,我们失去了。现在体悟:喔!赶忙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。[此悟所执识心全妄,而真心未悟,故悲悔耳]。也就是说:悟到我们所执的识心都是妄的,被佛所破斥的;而真心,因为佛还没有开显,所以还没有悟,因此就悲悔了!
[本文悔恃如来,不修大定],[悔]就是忏悔。依靠如来,如来就是外在的增上缘。不修大定,就是我们亲因缘力道不够,[乃曰自我从佛出家,恃佛之威德神力,常自思惟],思惟即妄想心。常常这样想:[无劳我自己修行],我不必修,[将谓我是如来最小之弟,情同天伦,如来必能惠(恩赐也)我三昧]。他认为这个三昧是用赠送的,就像去百货公司买东西,它会有赠品,会赠送的。一点办法都没有,自己不用功,就是佛来也没办法!在这里就讲得很清楚了。阿难认为不必劳我来自己修行,他自己认为:我是如来最小之弟,情同天伦,如来一定会赐我三昧。[不知彼此身心,本不可相代],这个对修净土法门的人,就要特别的警惕,你说你临命终要靠别人来助念,是的!有这个福报、有这个因缘是很好。譬如说:你坐飞机空难死掉了,尸体找不到了,连盖往生被的机会都没有!譬如说:大地震,这个楼房倒塌了、盖下来了,我们连要抢救那最后的助念的时间都没有,都没有!因此能不能用得上金光明沙、三张咒轮、往生被,还得要看对方有没有福报?没有错啊,现在往生被很容易流通到手;但是,你能用得上用不上,就要看你的福报了。
重要的,是要修行到像印光大师这样子的,印光大师说十一月初四他要往生,他事先就交代好了。就像佛陀要入涅槃,三个月以前就交代好了。修行到这种生死自在,这样就是最可靠的!师父一再强调:这个世间谁都靠不住的,要靠别人,还得看我们有没有福报?我们那个同学的爸爸,他去美国,他就说:我有因缘来文殊讲堂,我要见见慧律法师,要问问看这个临命终怎么处理?我们这个同学来跟我谈,我说:好啊,欢迎啊!你爸爸要从美国回来,我们都欢迎!没隔一个礼拜说死掉了,死在美国,去游泳溺水死掉了,才一个礼拜而已喔!他心里想要怎么来处理临命终的事情,来不及了!你要寄往生被到美国,临命终也没有人助念、也没办法撒金光明沙。所以,未来不可知,重点是自己要有功夫,这个就是重点。所以,研读《楞严经》,一定可以帮忙每一个修行人的正念,让你警惕自己,不管你修哪一宗派的,研读《楞严经》,禅、净、律、密统统包括在里面了。
[如父子上山,各自努力,不能替代我行也],谁都不能取代我们的修行。[失我本心者:本心即本有真心,从无始来,迷不自觉,如醉汉衣里之珠],醉汉身上有一颗摩尼宝珠,可是,他酔了,他自己向上拥有一颗摩尼宝珠,自己不知道;我们众生也是这样,酔了,被五欲六尘酔了。[迷则非失似失],迷惑颠倒了,没有失去,就像失去一样。[既是遗真,自必执妄]。诸位,执妄就是遗真。修行,它一个重点在哪里?重点在应无所住,如是你觉得你是对的,跟人家吵得面红耳赤,诸位!放下,包括这个时刻。就算你对,也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,也失去了真心,就叫做妄。明明你是对,别人不对,别人、对方太过分了,你很生气;没有错,你拥有对的这一方面,但是,你很愤怒的时候,你也是失去了真心。放下,包括你对的时候的诤论,统统要放下,不要忘记只要你的对,而对的还是有情绪性的东西,你的对就叫做不对;你知道对方不对,你也不必跟他诤论什么,心如如不动,原谅他、宽恕他,佛陀就是用这种心,众生迷的时候,是值得怜愍的,值得同情的,而不是去恨他。
[所以身虽出家,心不入道],身虽然出家,心不入道,因为不悟真心。[出家有三:一、出世俗家],这已经不简单了,能现够现僧相。[即割恩断爱,依止佛门],说实在话:第一关都很难!像我要出家的时候,因为我的学历是最高,所以家人也不是很理解,也有反对,兄弟姐妹就说,我们实在是想不通,你为什么一定要出家。我就跟他们讲,等你想通的时候,就会跟我一样。因为我不知道这个世间什么叫做快乐,也找不到快乐,都是生灭无常的东西,拥有的东西,很快就失去了。[二、出三界家,即证无漏道,不受轮回]。无漏道,[漏]就是烦恼的别名。出三界家,就是证得无漏道,戒定慧具足,用般若智慧,断见思惑、尘沙惑、还有根本无明,就不受轮回了。[三、出烦恼家,断尽诸惑,一心清净],诸位!这八个字,是真正出家人一心一意要做的事情。所以,现出家相,千万不能跟世间人一样,因为我们现的就是出家相,我们一切都代表佛陀,世间的凡尘俗事,比我们高明的人太多了,我们好好的修行就好。
我们出家人的工作是:断尽诸惑,一心清净,我们不会像世间人,世间人就是说:你咬我一口,我就一定要咬你一口的!佛陀当时在世也是这样子的,一切的外道,都要置佛陀于死地,怎么样,就是伤害他、污蔑他,佛陀就是如如不动,等待因缘去救他,世尊从来没有动一个恨的念头。所以,出家,他现僧相,他就是很重要!有个人来讲,说:师父!师父!喔!人家对您有意见啊!当时我们破除这个外道,外道一直批评。二、三十年前的佛教,不是这样子的,那时候最强盛的就基督教、天主教,还有一贯道的,还有这几个外道的,伤害佛教,那没办法,师父上台就讲经说法,那时候年纪也比较轻,强力的护持正法,逆境也特别的多!差一点就被送去忠烈祠,那没办法了,为了佛教就是要拼了,是不是?因为大家都正、邪分不清楚,外道的力量也给我很大的压力。今天听到这个来毁谤师父、明天批评,然后,外道的对师父也心生不满,就批评了。到我这儿的时候,我也是如如不动,我跟这个居士讲:狗吠月亮,不损月亮的皎洁,不影响的。你这一条狗,在底下望着月亮,一直在狂吠,月亮一样在天上这样走的,不影响的。你愈批评我、外道愈伤害我,我愈讲经说法,要度更多的众生,来啊!就是你修学佛道,出家弘法利生,要有这样坚定的意志,才有办法,要不然一下就倒了,烦恼多。因此我们要了解,出家人是不可以跟一般众生见识的,一般众生他就是,怎么样他就是烦恼,意见就特别多,有人的地方,它就一定有是非,所以我们出家,还是要远离和尊重在家居士的,不管你有多么的修行跟在家居士,就是一定要保持一个互相尊重、一个距离。
[今阿难但出第一种家,所以心不入道。譬如穷子,舍父逃逝。阿难迷真,自喻穷子,遗失本有家珍,背觉合尘,如舍父逃逝。父喻本觉],每一个人的本觉理体,[子喻妄觉],妄觉就是意识心。[从真起妄],真是有体性的,妄是无体性的。[背觉合尘],违背了觉性,却去追逐六尘,[故如舍父逃逝。由是起惑造业,随业受报,轮转诸趣,备受痛苦,故此悲悔。观此即佛不足恃]。诸位!注意看这几个字,连佛都靠不住,就是修行就是要自己来!因此提升每一分每一秒的正念,是非常重要的,放下,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。但是,如是你看得开,一句话就够了。什么是人?人就是一块会腐烂的肉。诸位想想看,我们明明知道,我们这个色身死了以后,如果不火葬,它就一定会长虫,那你这个色身要留给虫吃,死了以后要留给虫吃,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,把它活出意义呢?为什么不能牲牺小我来完成大我,放下这个我执,再放下,为整个社会、为整个国家、为整个人类,假设你有这个能力的话啦,来尽一点心力呢?
现在这个地球的资讯,整个都是发达,网路、电脑、电话啦,其实根本就没有距离。我们如果有这个能力尽一点心力,为人类、为佛教,为众生为国家社会扮演一个稳定的、重要的力量,这是我们佛弟子的责任,是不是?因此我们明明知道死了以后,烂了,摧毁的时候,火化了剩下一堆骨灰。所以,师父一直强调说:生命,它一定要活出意义出来,不是活在有钱,或者是有名,不是活在这个。要活在真理的薰陶,我们这个色身走了,可是,我们的法身慧命活起来了。自私自利的人他也过一生;牺牲、无我,勇敢的承担这个大时代的责任,也是现在的这个色身的念头啊!既然大家统统会化作一堆骨灰,为什么你不把这一辈子活出更大的意义呢?所以,师父就发过愿了,包括我所有的供养、法会的收入,不管是什么来,统统把它化作智慧的法宝,跟有缘的众生结缘,所有我这二个口袋统统空空的。是不是?我是替十方常住来保管,讲堂,包括流通处,包括所有的钱财,都是常住的,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,因为我带不走的,从这二、三十年来,我一直这样坚持到今天。为什么?我常常给自己一个鼓励就是说:人死了以后,还是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,让后代的人怀念。印度的国王你又不认识几个,最多你认识阿育王。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全世界都认识呢?佛陀就是肯牺牲、肯奉献,牺牲就是享受。
诸位!中文很了不起的,中文那两个字:“舍得”,你如果认识的话,你就觉悟了,你没有舍,你怎么能得呢?要能舍就能得,不能舍的人,完全没有机会得。舍掉妄心,你就得到清净自性了。舍掉了这一些你身上的这个财物,跟一切众生结缘;假设你有这个能力的话,一切众生他都会感恩的。我举一个例子,不好意思,我有一个同学,大家都是很熟了,读大学的时候,他买水果,大家也知道,可是,买这个水果回来,就这样,偷偷的带进去房间里面,一粒葡萄都不给人家吃,一粒都不可能!一次、二次,后来大家都知道,他买的东西,你一点都吃不到。当然,那是他的权利啦!大家给他一个绰号叫做吝啬,很吝啬!如果他有正确的生命的观念,就是说:我吃了,也是上大号、小号也是拉出来嘛!是不是,我吃,不如大家一起,与君同乐,大家共享,哲学家讲的:快乐是从懂得分享开始的。如果你不舍,你就永远不能得,而且你的旁边的人,就认为你一点都不肯施舍,吝啬,大家对你也不会恭敬礼拜。佛陀的生命观,刚好跟世界众生的生命观刚好不相同,众生是愈贪愈好,佛法是无贪、无我最好。因此我们要了解,生命活出意义出来。[但求加被,不自修行者,可以警矣]可以警惕!
[今日乃知:虽有多闻。若不修行,与不闻等;如人说食,终不能饱。] [此悔恃多闻,终无实得],后悔只靠听经闻法,多闻本来很好,但是,如果你不落实到修行的层面,那么,就变成了知解文字而已、意识型态的观念而已。[今日乃知,因悟方知,虽有多闻善根,若不依教修行]。诸位!什么叫做修行?修行有次第的:一、要淡泊五欲六尘;第二层功夫:要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:第三、二六时中,统统知道,我们这个色身是四大五阴所构成的,不实在的假相;再进一步,起心动念都不行,连微细的动念都不行。所以在《圆觉经》有一句话特别的重要:恒观四大无我,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也就是说:你要二六时中统统要知道一切法无我,二六时中,恒观四大无我,我们这色身就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。死了就是一堆骨灰,啥都带不走,二六时中,都要知道四大无我,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也就是说:哪一种人最快成佛?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里面,统统觉悟,这个色身不是我,妄心、妄识的分别心也不我。什么是真我呢?如如不动的真心,才是真正的是我。因此佛陀教你观不净、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,那个是为了止观方便的。诸位!用止观是方便的次第性来作用,是可以的。如果用止观,不放下,是没有办法进入佛陀究竟的萨婆若海。也就是用止观是没有办法进入佛陀究竟——萨婆若海。为什么?因为有止就有能止跟所止;有观就有能观跟所观,你要用什么才能进入佛的领域呢?要用最上乘的,直下无心,顿悟,单刀直入,了悟万法唯心现量,没有能止,也没有所止;没有能观,也没有所观,直下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。
如果我们观不净、观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,那还在修行的次第上。师父现在讲的是究竟的如来大圆觉海,你要进入大寂灭涅槃海,必须要用最上乘的才有办法,一悟即入如来地。要不然用止观,你要止到什么时候呢?今天止一点烦恼,明天再止一点,后天再止一点,那要止到什么时候呢?今天观一点,烦恼放下一点;明天再观一点,再放下一点,那要放到什么时候呢?所以,六祖那一句,就是用最上乘的: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它就是绝对,绝对就是单刀直入,直下无心,没有能所。所以,要进入佛陀的领域,有一项功夫,你要做得彻底,就是放下,要做得很彻底,连微细的执着都不行。所以,修止观不是错,而是说它是次第性的一个过程。但是,你要进入如来的大圆觉海,寂灭的涅槃萨婆若海,那是不可能的!要进入佛的领域,就是一定要用最上乘的,单刀直入,就是放。连这个都没有,没有东西可以放,性相本一如,何来住无住?绝对,绝对就是平等,平等就像虚空,无所不包容,没有起点,也没有终点,没有开始,也没有结束。所以,起点、终点、开始、结束,都是方便说的,就是[当下这一念]也是方便说,[当下]是因为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没办法形容,只好讲[回归当下]了。因为没办法形容了,回归当下,只能讲:念念无所住、念念正知、念念正见,就只能这样讲了。父母未生我们的时候,哪来当下呢?是不是?所以,[当下]是时间的对衬,没办法形容的时候,就只好讲[回归当下]了。如果你证悟到佛果的时候,万境本来就如,[如]就是不动,时间本来就是虚妄的假设的名词,时间跟空间本来就是妄想的产物,设立一个[当下]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只好这样子。
底下,若不依教修行,[与不闻相等],[相等]就是一样了。[犹如有人,口说美食,说而不食,肚中终不能饱。虽有多闻,不肯从闻、思、修,三慧并进,徒闻无益,亦复如是。说得一丈,不如行得一尺。观此即闻不足恃,徒攻文字,而不实修者,可以警矣]。诸位!实修说难很难,说简单很简单,你把每一件事情统统当作是修行,不管你的身分、地位;你是在哪一家公司行号,是出家、是在家,记得,任何一个人在侮辱你的时候;你在没有钱,碰到逆境的时候;人家在耻笑你的时候;人家在侮辱你的时候;你诸事不顺的时候,这个时候正是修行的时候,(未完)
楞严讲解91: 心了解,钱增加了跟减少都是虚妄的,这个就是真心
楞严讲解92:生命是一种错觉,在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就是照见五蕴皆空
楞严讲解96:不该你得到的多出来,超过你本身背景时空的欲望,你的灾难就会到来
楞严讲解97:不是上帝在替我们作主,是我们的业力习气在做我们的主人
楞严讲解98:要解脱跟束缚完全就是看你这一颗心,解缚从心,无关他处
楞严讲解100:我们所有的情绪变化、执着分别,是自己依报、正报所显现的假相
楞严讲解101:所有的缘起法都是圣人展现的舞台,但也是凡夫的牢狱
楞严讲解102:男女欲望、饮食都没办法看淡,你连欲界都脱离不了
楞严讲解103:这世间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依靠,最可靠的是自己的智慧
楞严讲解106:七处征心就是修行前的准备工作,先破妄、离妄、破惑
楞严经讲解108:交的朋友一定要好人,因为那个薰习的种子是很可怕,名为业种
楞严经讲解109:睡觉做梦叫做梦中独头意识,第八意识的种子就显现出来
楞严经讲解110: 识就是能变叫做识,前七识的见.相二分,统统来自于第八意识的种子
楞严经讲解111: 修行从第七意识的执着放下,从第六意识的分别心放下
楞严经讲解112:最有福报的人是能够忍辱的人,能够忍辱就可以成就一切善根
楞严经讲解113:开悟的人懂得退让;没有开悟的人就是一直进,绝对不让你的
楞严经讲解114:你能保持心静如水,就慢慢可以体会什么是涅槃
楞严经讲解115:佛教是解脱法,不是慈善事业,一定要弄得很清楚
楞严经讲解116:起了种种的思惟、贪瞋痴乃至包括一切行善,都是心的影像